当前位置:首页 > 信息详情
3-6年级语文组第12周教研活动
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5月7日沙葛小学3-6年级的语文老师们相聚一处,进行了语文教学研讨活动。
陈霞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《小英雄雨来(节选)》。整堂课上陈老师采用任务驱动,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了任务。任务一:说英雄故事,陈老师指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为课文六个部分起了小标题,并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串联故事情节,将课文复述得清晰、有条理;任务二:品英雄形象,陈老师紧抓雨来智勇斗鬼子这一部分,创设情境,让学生紧抓鬼子和雨来的言行,感受雨来的人物形象,完成关于雨来的点赞卡;在部编教材中,提出了“结合资料,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”和“查阅相关资料,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”的阅读训练要素,可见资料的补充对于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学习至关重要。陈老师挖掘课文中的难点,引导学生理解在抗日时期一块糖、一个金戒指对于十二岁的雨来而言,就是巨大的诱惑。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雨来的“英雄”品质。
李豪哲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《巨人的花园》。整节课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“变化”,这节课抓住了两个“变化”。1.花园的变化。在这个故事中,花园发生了两次变化:一是生机勃勃的花园变得荒芜,二是荒芜的花园恢复生机。李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,感受最初花园的样子——美丽、生机勃勃;再让学生读孩子走后的花园,了解花园的变化——凄凉、荒芜、毫无生机;最后读花园最后的样子——恢复生机、成为乐园。引导学生通过花园的变化感受花园的奇妙,仿佛这个花园式充满灵性的。2.巨人的变化。言为心声,物为人言。花园的变化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巨人的变化。在寻找巨人变化的环节中,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的语言、动作感受人物形象,通过朗读、表演等方式感受最初的巨人——凶狠自私。而后出示最后巨人的言行,通过朗读、想象感受变化后的巨人——温柔大方。两次变化的对比引发了读者的内心冲突:花园变化了,因为巨人变化了,为什么巨人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?李老师抓住这一内心冲突,鼓励学生回到文本寻找原因,找寻关键人物、关键事件。通过朗读、想象等,设身处地体会巨人的变化,从而感受人物形象,感受童话的奇妙。
之后教师们共同评选了阅读节活动中六年级同学们“名著电影我来评”的海报作品,认真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。
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,成为问题的主动探究者,推动任务完成的实践者,形成以学生为中心,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是我们研究探讨的方向。教书,我们仍在路上,只为当初的梦想;育人,我们仍在路上,只为春天的绽放;以课改之心,仰望星空,穿越亘古的课堂,在研讨中延续教育的辉煌。